2018年4月,咸安区获得湖北省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一年来,咸安区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实践《咸安区“1+8”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标准》,扎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区镇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提档升级  夯实文化阵地建设

“伸直双腿,双脚并拢,身体向前俯卧……”10月19日上午,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车站路社区三楼文体室,十余名社区女性在瑜伽教练张姣的指令声中练习动作,修养身心。

车站路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社区通过党建示范引领,积极打造“福安八苑”功能阵地。社区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儿童之家、特色兴趣课堂等一应俱全,社区“大党委公益课堂”在充分调研、汇聚民意的基础上,组织推出了拉丁舞、鬼步舞、瑜伽、摄影、彩绘、插花等精品公益课,社区民居积极参与,好评如潮,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今年退休后,我每天都会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学习插花、跳舞、瑜伽等等,非常开心。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不断地学习才能让心态更年轻,感谢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场地,聘请了好的老师!”55岁的社区居民曹冬平说。

好的文化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文化体验。现在,车站路社区居民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身心健康了,矛盾纠纷也少了,社区工作也好开展了。

这只是咸安区致力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基层精神家园的一个缩影。2019年,咸安区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1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2个。

均等服务 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城乡二元文化结构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老大难问题。咸安区坚持“重心下放、资源下沉、服务下移”的工作原则,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今年上半年,咸安区开展各类大型活动160余次,送图书下乡10000余册、送电影下乡2200余场,送戏下乡100场,开展“文化三下乡”文体服务指导、辅导等活动360余次。区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等重点公共文化场所平均对外免费开放近300天,免费接待群众达23.5万人次;9月28日,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铁血军魂主题展览试运行,短短的三个小时,纪念馆接待访客8批500余人次。

借助“城乡文化联盟”的品牌效益,咸安区文旅局联动整合,开展“文艺轻骑兵”“文化志愿者”等活动,送文化下乡、进社区,送戏进校园;建设咸安区“文旅云”,实现文化旅游“一掌通”,让文化服务群众“零距离”。

同时,咸安区文旅局还加大对本土文化品牌活动的培育力度,打造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沈鸿宾故居、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刘家桥、垅口冯等一批国字号文化遗产项目,创作《钱瑛回乡》《一担谷》《丰碑》等一系列具有咸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增强了区域特色文化示范性。

一场场活动、一台台节目、一张张文化名片,共同撑起了咸安公共文化“永不落幕的舞台”,让群众共享文化艺术之美。

人才兴文 增强乡村文化造血功能

6月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村探秘古村落端午习俗暨“文化下乡”活动吸引了四乡八邻。

当天,咸安区歌舞团与市葫芦丝巴乌协会、市乡村旅游协会等社会团体为村民送去了舞蹈《茶香中国》、歌曲《剪窗花》、小品《今晚不回家》等精彩节目;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纷纷登台表演,山歌对唱、渔鼓、打莲枪等民俗节目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大屋雷村民多才多艺,自编自演的节目一点也不比专业演出队逊色。”前来观看民俗文化艺术节演出活动的村民们自豪地说。

繁荣文化,关键在人。除了政府的支持和参与,还需社会各方“动起来”。咸安区文旅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盘活民间艺术、培育乡土能人,提高文化服务队伍技能和素质,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村民从看客变成主角。

面对事业编制零增长、社会责任不匹配、基层文艺人才流失严重等棘手问题,咸安区文旅局采取“以钱养事”,强化人员保障;落实“区聘乡用”,优化人才结构;培植文化中心户,构建农村文化新格局;培训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文化新风尚。城乡文化共建,推进农村文化繁荣。

创建以来,全区共打造13户文化中心示范户、各类社会文艺团队456支,乡村志愿者队伍200支,组织各类文艺培训200余次,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50个“城乡文化联盟”示范点辐射周边农户,形成城乡一体化的“ 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实现了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留住乡愁乡 村记忆馆推进文旅融合

每到3、4月份,马桥镇建国畈3000余亩油菜花海绵延村畈,马桥乡村记忆馆在油菜花的映照下美不胜收,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牵动着游人的脚步。

马桥乡村记忆馆是咸安区马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围绕“守住文化根脉,留住记忆乡愁”工作思路,依托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心、咸宁市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等机构建设而成。该馆内设美术馆、村史馆、民俗馆等多个展室。村史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马桥乡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民俗馆里200多件老物件涌动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美术馆定期展示各类美术作品,不定期举办艺术节、美术竞赛、专题讲座,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年年有特色”的基层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积极打造咸宁市区“15分钟乡村文化圈”。

马桥乡村记忆馆将“乡愁”融入血液,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同时,推动了马桥镇文旅融合发展。今年6月,来自国家及省级公共文化建设指导专家到我市调研时,高度评价马桥乡村记忆馆,并希望“咸安区把马桥乡村记忆馆打造成市民的一道文化硬菜。”

创建有时限,惠民无止境。在全面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咸安区将不断进取,巩固成果,优化效能,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普照咸安城乡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