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刺痛了东三省的神经。在2017年东三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各级政府誓言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总理的期待

目前,东北经济整体增速在全国各主要经济板块中仍然垫底。

2016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听东北一些企业家讲,现在想在东北搞一个项目,仍需盖200多个章,没有几百天根本办不成。还有不少企业家反映,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南方一些地区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李克强总理说。

他强调:“东北地区必须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三省的认识

对于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现状,三省均在工作报告中有认识。辽宁承认,投资营商和人才环境亟待改善,新旧动力转换的矛盾亟待解决。

黑龙江指出,虽然优化发展环境力度不断加大,但全社会法治、制度、规则、信用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影响甚至破坏发展环境的问题仍时有发生。

吉林也强调,政府服务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东北三省也大有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决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省为自己确立的经济目标分别是:辽宁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6.5%左右;黑龙江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至6.5%;吉林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计划经济体制思维,不形成健康良性的创业氛围,东北振兴将是‘纸上谈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茂荣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从限权开始

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是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衍生现象,地方政府依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习惯管理市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在东北地区开办企业所需要的程序比其他地区繁琐。

要改变这种思想和习惯,必须从加快政府职能、政府角色、治理方式的转变入手。张茂荣认为,当地政府需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对此,三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大体相似的表述,即要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设创新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要敢于破解难题,负责任、不推诿、敢决断、不误事。

辽宁指出,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实现全覆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整治垄断性服务行业。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

黑龙江提出,持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下放到市县级政府的审批事项,不具备承接条件的调整由省级审批,但只审一次;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全面推动“互联网+”审批和公共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破除对市场主体定价机制的不正当干预,取消21项737个国家已无要求、有关部门仍在审批的具体项目。探索证照分离,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吉林也要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下放事项接住用好,省级审批事项下放到位。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不断提高政务效能。动态调整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覆盖。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基本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打造“诚信吉林”,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治,降低市场准入和创新创业成本。

打造法治环境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法治,也自然成为三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优化营商环境而必须强化的关键词。

黑龙江提出,强化法治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各级政府要“带头讲法治、讲规则、讲诚信,带动企业界及全社会提高法治意识和诚信水平”。

吉林也提出建设法治政府,遵法规严程序。

辽宁出台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投资限制、资格认证、中介服务、行政收费一律取缔;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民营企业、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凡是对企业进行的执法检查,必须制定计划、经过批准、公开公告,不准随意处罚;凡是企业和群众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必须在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凡是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一律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发展民营经济

作为营商环境晴雨表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在三省均得到了重点强调。

黑龙江提出,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新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增强竞争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创造和贡献的氛围,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决禁止不正当干预。

辽宁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放宽民间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在辽宁大地上,我们一定要让投资者合法获利,让企业家施展才华,让发展动力竞相释放,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此外,基于东北地区企业成本负担很重,“营改增”红利释放不足,“费负”高于税负等问题,破解东北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过高的难题,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

吉林明确,多措并举降成本,聚焦实体经济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清费减负行动,实行“费用清单”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此前,《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已出台,明确通过合理降低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等措施,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记者 张维)